流程說明

1. 主機板通電

當您按下電源鈕,電源供應器(PSU)會向電腦所有主要元件(如主機板、CPU、顯示卡、硬碟等)供電,啟動整個開機程序。

2. POST 自我檢測 (Power-On Self-Test)

這是開機的第一個重要關卡。主機板上的韌體(BIOS/UEFI)會執行一系列的硬體檢測,包括:

  • CPURAM(記憶體)
  • 顯示卡
  • 鍵盤滑鼠等基本輸入設備
  • 硬碟SSD 等儲存裝置

如果檢測過程中發現任何問題(例如記憶體接觸不良),主機板會發出警示音(通常是連續短音或長音)或在螢幕上顯示錯誤碼,提示使用者進行故障排除。

3. BIOS/UEFI 載入

如果所有硬體檢測都通過,主機板上的韌體 BIOS(基本輸入/輸出系統)或更現代的 UEFI(統一可擴展韌體介面)會被載入。這是系統與硬體之間溝通的橋樑。

4. 尋找開機裝置

BIOS/UEFI 會依照您在設定中預設的開機順序,尋找可開機的儲存裝置。通常這個順序是 硬碟/SSD > 光碟機 > USB 裝置

5. 載入開機管理程式

找到可開機裝置後,BIOS/UEFI 會從該裝置中讀取並執行「開機管理程式」(Boot Manager)。例如,在 Windows 系統中,這個程式是 Windows Boot Manager;在 Linux 系統中,則可能是 GRUB

6. 作業系統啟動

開機管理程式會接手後續的工作,開始載入作業系統的核心檔案和驅動程式。此時,您會在螢幕上看到作業系統的 Logo 和載入動畫。

7. 使用者登入介面

作業系統核心載入完成後,系統會要求您輸入帳號密碼進行登入。

8. 進入桌面

成功登入後,系統會載入您的個人設定、桌面、應用程式圖示等,整個開機流程便告完成。

Boot Sequence

其它參考資料: Linux 的開機流程分析

電腦開機流程圖
標籤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